強化就業優先政策 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 時間:2023-04-17
- 來源:
- 瀏覽:201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確保實現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目標,必須緊緊抓住就業是最大、最基本民生這個關鍵點,充分把握就業和勞動力市場演變的規律和特點,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
正確把握和理解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內涵,是做好就業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高質量充分就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必須將高質量充分就業納入高質量發展總體戰略之中,從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做好就業工作的重要意義。實現充分就業是高質量就業的前提,如果社會沒有實現充分就業,很難保證勞動者有高質量的就業。高質量就業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是更高層次的體面就業,不僅包括勞動者經濟方面的獲得感,還包括心理方面的滿足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高質量就業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勞動力市場保持總體穩定,勞動者在收入水平、職業滿意度等方面都有明顯提升。但從統計數據看,我國離充分就業目標仍有一定差距,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現在:一是工資水平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雖然我國勞動者工資保持了持續的增長,并基本保持了與經濟增長速度同步,但勞動者平均工資仍處于較低水平,仍有增長空間。二是工作時間長。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7.9小時,一些靈活就業人員的工作時間甚至更長。三是社會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尚未完全覆蓋靈活就業群體,而且由于勞動關系不確定,平臺企業為靈活就業者繳納保險的動力不足。此外,對低齡老年勞動力的勞動保障也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保障體系。四是就業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五是不少靈活就業者出現“去技能化”傾向,一些靈活就業人員成為靠拼體力、拼青春的“新體力勞動者”。針對上述問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目標,應當盡快補齊短板,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將擴大就業、增加就業崗位作為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當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不斷擴大就業、持續增加就業崗位是就業工作的首要任務。穩就業、擴就業首先需要穩增長,必須充分發揮經濟增長帶動就業的主導作用。穩就業還必須穩市場主體,增強市場主體吸納就業的積極性。同時,努力做好就業服務,不斷完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解決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勞動力市場供需不平衡問題。
第二,高度重視就業質量的提升,努力實現就業“增量提質”。不斷完善工資增長機制,將工資增長與經濟增長、勞動生產率增長“兩同步”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強化法治在提高就業質量中的作用,大力促進勞動力市場的依法治理,對各種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堅決說不。在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的同時,注重社會保障方式方法的創新,以適應互聯網經濟和數字經濟對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新挑戰。采取多種措施努力消除就業歧視,促進勞動力市場公平就業,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第三,高度重視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培訓實效。無論是實現充分就業還是提高就業質量,加強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當前,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而職業技能培訓是緩解結構性失業的關鍵所在。在不斷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應鼓勵和支持企業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發揮重要作用,激發勞動者參與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提高培訓實效放到重要位置,杜絕培訓過程中的形式主義,以是否真正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為評價標準和最終目標。高度重視對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拓展職業發展渠道,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
第四,分類施策,關注重點群體就業的突出矛盾。目前,青年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脫貧農村勞動力、農民工等是需要高度關注的就業重點群體。雖然就業難是共性問題,但每個群體的難點又有所不同,需要分類施策,精準服務,緩解他們的就業困難。對于青年群體來說,需要加強職業規劃和職業指導,強化高校與勞動力市場的對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和培養人才。同時,大學生也有必要轉變就業觀念,放棄一味求穩的擇業心態,堅定勤奮勞動實現自我價值的理念。對于脫貧農民工,應加大對他們的幫扶力度,加大以工代賑的支持力度,創造獲得更多非農就業機會;完善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支持性政策,加強勞動保護,創新社會保障方式方法。對于殘疾人群體,除了要為他們創造更多就業創業機會外,更要充分發揮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帶頭吸納殘疾人就業的引領作用,并采取措施調動用人單位主動招錄殘疾人。
第五,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暢通信息,解決結構性矛盾。就業服務體系不完善導致信息不對稱、供需失衡,是產生結構性失業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現為一邊是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人選,另一邊卻是勞動者找不到合適的崗位。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多開辟一些專題招聘、專項招聘、特色招聘等渠道和平臺,提高招聘求職的效率和精準度、針對性,降低供需雙方的搜尋匹配成本。
第六,加強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評價、監督和指導。建立科學的高質量充分就業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評價發現問題和短板,提高政策的自我優化能力。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切實讓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加大宣傳力度,形成政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參與的社會合力,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目標順利實現。(作者:李長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