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為經濟注入新動能
- 時間:2024-02-21
- 來源:
- 瀏覽:1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深入推進,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正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人工智能(AI)在技術發展、數據驅動、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加速與各垂直行業深度融合,正在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提供新動能,創造新優勢。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進一步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
人工智能的主要特征
人工智能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通用性目的技術,主要表現為以下特征:
一是廣泛的滲透性。人工智能作為兼具信息和通信技術特點的數智技術,具有通用智能和基礎平臺的雙重屬性,對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以及社會生產的各環節都表現出重要改進提升作用,人工智能對經濟、社會全方位、多層次的滲透性影響,是其在眾多領域發揮價值創造功能的重要基礎。
二是較強的替代性。人工智能借助智能化、自動化優勢及功能,在生產過程中可以實現對勞動要素的直接替代,同時實現對高強度、高難度勞動過程的間接替代。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各種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斷涌現和逐漸應用,可以預期未來將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和崗位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替代。
三是明顯的協同性。人工智能將消費領域、生產領域以及流通和分配領域進行銜接,將生產和需求進行準確對接和匹配,協同提升產品流通和分配效率,大大增進整個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協調性、有序性和高效性,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突出的創新性。人工智能越來越強的數字化、智能化特征使其能夠完成人類所不能完成的體力和腦力勞動,并產生越來越多的“額外”勞動創新和“附加”價值創造,其創新性是一種更高層次、更新“質態”的創新,是借助于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實現的自我進化、自我優化和自我升級過程,有可能引致整個行業領域技術創新的顛覆性變革,通過形成高水平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五是顯著的賦能性。與一般網絡化、數字化技術相比,人工智能技術的賦能性表現得更為顯著和突出,它可以賦能各生產要素向多元化、高級化、復雜化方向發展,實現由“互聯網+”賦能到“數字化×”賦能,再到人工智能的“乘數倍增化”賦能甚至指數化賦能轉變。人工智能的高賦能性引致更高的全要素生產力和經濟發展質量。
六是強大的自生成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表現出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強大自生成性,可以從海量信息數據中自我查找學習要素,進而生成全新、原創的知識內容或產品,更加強調學習歸納后進行的演繹和創新,并持續提高自身能力,進一步加速人工智能行業從決策式、分析式向生成式的躍升演化,為提高經濟效率和質量開辟了不可限量的空間。
人工智能促進經濟發展的路徑
人工智能所具有的鮮明技術—經濟范式特征及技術優勢,使其能夠從微觀、中觀和宏觀多個層面和環節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微觀層面,一是通過培育高端要素、優化生產要素結構,促進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通用性目的技術,實現了由傳統機械自動化向“智能自動化”的轉型,形成了具有突出報酬遞增效應的新型生產要素,如數據、算力、算法等,這將有效優化生產要素結構,促進高質量發展。二是人工智能通過改造提升勞動力要素,實現勞動力要素結構的優化。人工智能通過促使數字技術與勞動要素深度融合,優化勞動力供給結構;通過提高生產過程的數智化水平,產生勞動替代和創造效應,顯著提升勞動生產率。三是人工智能有效提升資本質量,賦能技術創新。傳統機械自動化在生產過程中只能靠人工操作完成簡單、特定和單一的任務,且難以實現技術的自我更新、修復和創新,而人工智能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可以實現技術的突破、升級和創新,并賦予資本要素倍增的力量,使資本進一步提質增效,并且引起技術創新范式的變革和技術跨越式發展。四是提升企業組織效率、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人工智能通過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實現扁平化、網絡化、協同化轉型發展,提高組織效率。借助機器學習、自主決策、有效預測等行為能力,對其他生產要素進行賦能、賦智、賦值,從而優化企業生產配置結構,提高生產效率。借助于智能自動化技術重構企業管理流程,實現企業自我調節、自我管理、自我優化,顯著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在中觀層面,人工智能對高質量發展的作用表現在:首先,形成核心主導產業的乘數增長模式。人工智能從由算法和智能建模構成的基礎支撐平臺到由數據庫構成的核心輸出平臺,每個環節都匹配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形成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主導產業。隨著其他產業應用需求的擴大,以人工智能產業為需求中心點至旁側相關產業,形成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主導產業乘數增長模式,有效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其次,強化對交叉融合產業的智能技術賦能。人工智能技術以乘數增長模式為基礎,在每個環節對相關產業進行智能技術賦能,實現核心主導產業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體現增效、賦能、提質效應的交叉融合產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人工智能技術對潛在關聯產業發揮活化驅動效應。將人工智能技術納入原有的生產模式和運行模式,產品和服務將作為關聯產業生產鏈的上游要素,使其產業鏈下游產品的生產、輸出、分配、運輸和銷售模式得到系列創新和鏈式活化,提升各個環節的附加值,由此引致經濟新一輪高質量增長。
在宏觀層面,人工智能對高質量發展的作用表現在:首先,通過驅動消費結構升級,有效釋放消費需求潛力。隨著居民個性化、品質化、多元化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應用為消費者提供內容多樣、科技內涵豐富的全新消費體驗,使消費者在體驗過程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驅動消費結構升級。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遠程化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大行其道,有效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源源不斷激發和釋放社會消費需求潛力。其次,優化投資結構。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衍生了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開辟了多元投資主體投資的新通道,尤其有利于激發廣大民間資本投資熱情,拓寬其投資渠道,有利于優化社會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另外,人工智能通過數字貿易,特別是借助于跨境電商不斷優化國內商品的生產和供給,帶動更多企業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構建外貿發展新格局,提升外貿經濟效率,促進高質量發展。
多措并舉有效發揮人工智能作用
現階段,人工智能在提高我國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薄弱、高端人才短缺、產業生態不健全、與實體經濟融合有待深化、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倫理規范和政策法規有待完善等。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為更加有效發揮人工智能的作用,應重點采取以下對策:
第一,強化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重大科學前沿問題,提前歸納、思考可能引發人工智能范式變革的理論及問題。開展跨學科探索性研究,重點布局大數據分析、高級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等跨領域基礎理論的研究,推動人工智能與更多基礎學科交叉融合,攻破更多人工智能前沿科學難題,夯實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的根基。
第二,構建新一代人工智能關鍵共性技術體系,著力打造以國產芯片為主體的生態圈和產業鏈。重點突破群體智能關鍵技術,構建自主適應環境的人機智能系統及支撐環境。構建開放協同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我國智能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建立以科技創新企業為主導,供應鏈、產業鏈、服務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全面提升我國智能科技產業體系創新活力和創新能力。
第三,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強化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支撐。加大對高端人工智能人才的精準引進力度,重點引進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類腦智能計算等國際著名研究團隊和高水平研究專家。建立和完善適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教育培訓體系,形成更加完整、連續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
第四,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放大人工智能對經濟發展的賦能、賦智、賦值效應。進一步加快企業智能化轉型步伐,推進企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和云計算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提升算力、算法水平,發展高級機器學習和類腦智能計算,不斷提升產業智能化和智能產業化水平。
第五,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的相應規則和治理機制,為人工智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安全保障。積極構建、完善人工智能發展的標準、規則和制度安排,優化人工智能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快完善人工智能發展應用的法律法規,全面保障人工智能應用的經濟、社會、法律和倫理安全,實現人工智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統一。(經濟參考報 作者杜傳忠系南開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疏爽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