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營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臺階 撐起全省經濟“半壁江山”
- 時間:2023-10-20
- 來源:
- 瀏覽:163
來源:云南日報
金秋時節,碩果累累。對云南民營經濟而言,2023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7月22日,我省成功舉辦首屆滇商大會,國內外滇商企業家代表齊聚春城,共話桑梓情懷,共謀云南美好未來;9月12日,云南省民營經濟發展座談會強調,要樹牢抓民營經濟就是抓高質量發展、服務民營企業就是優化營商環境、愛護民營企業家就是保護生產力的鮮明導向,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做到企業有訴求、政府必回應,企業有困難、政府幫解決。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民營經濟蓬勃發展,云南交出亮眼成績單。2023年上半年,民營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6.9%,民營經濟經營主體達到526.61萬戶,占全省經營主體的97.1%,有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筑牢民營經濟發展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應準確認識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內涵,著力推動促進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進民營經濟發展,推動全省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同、跨系統融通、政企貫通的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機制,在全國較早完成《云南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修訂,制定出臺《云南省“十四五”民營經濟暨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及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省工商聯不久前發布的2023云南省非公企業100強榜單顯示,我省非公企業100強整體規模穩中有進,入圍企業營業收入門檻不斷提升,由2013年的5.09億元提升至10.96億元,是2013年的2.15倍;營業收入總額由2013年的2348.67億元提升至4762.37億元,是2013年的2.02倍。
作為云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民營企業也是云南改革創新的重要力量。
去年以來,我省民營企業積極提升創新能力,創新驅動有新進展。2023非公企業100強研發費用總投入為80.15億元,增長41.9%。其中云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研發經費投入為9.33億元位居首位。
作為電線電纜制造行業代表,云南多寶電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上百種,年產值約30億元。秉承創新發展理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被認定為云南省企業技術中心、昆明市科技創新平臺。
目前,我省構建了以1947戶創新型中小企業為基座、805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骨干、67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高端、6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為塔尖的優質企業“金字塔”體系。
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
近年來,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進市場準入便利化,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實現“秒審批、秒領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構建企業發展良好生態,加大企業紓困解難力度,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鋪平道路。
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我省新增設立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2022年省財政安排26.24億元資金、2023年已下達17.62億元,從工業、農業、服務業、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在發展關鍵時期,云南省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我們解決了農業企業融資抵押物不足的困難,幫助企業獲得了銀行貸款,讓我們穩定經營、持續發展?!弊鳛槲沂≌咝匀谫Y擔保受益農業企業,云南凱普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我省通過建立“政銀企?!睂訖C制、省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實施優質企業貼息資金補助,開展中小企業融資便利行動,支持中小企業掛牌上市融資等,為民營經濟發展引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彰顯民營企業責任擔當
我省民營企業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共同富裕為企業社會責任價值目標,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穩定增長、增加就業、貢獻稅收、創新創業、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等方面發揮著更大作用。
孟連,陽光充足、雨水充沛,以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多個民營企業在當地深耕牛油果產業,牛油果產量占全國的80%左右,產值達4億元,牛油果種植村集體經濟均穩定在20萬元以上,成為“萬企興萬村”中的典型。
產業興、鄉村美、村民富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萬企興萬村”行動的核心。云南省“萬企興萬村”行動自2021年開展以來,在企業與鄉村特色產業之間搭建了精準服務平臺,引導企業將建設和美鄉村與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有機融合,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小微企業遍地開花”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
作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我省民營企業也發揮著就業“蓄水池”作用。其中,健之佳醫藥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直營門店遍布云南、重慶、四川等省份,員工人數近2萬人,在穩定發展的同時積極助力穩就業,今年上半年提供就業崗位8000余個,吸納就業人員6000余人。
站在新的起點上,云南民營企業家們正以攻堅克難的開拓精神和拼搏進取的奮斗姿態,不斷實現我省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云南日報 記者楊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