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型科技孵化體系 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 時間:2023-12-07
- 來源:
- 瀏覽:160
來源:經濟參考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強調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為中小企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目前,全國已經累計培育7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97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848家。在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中,孵化器的角色至關重要,成為科技成果轉化、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的重要載體和抓手,當前我國孵化器行業已進入全面深化發展階段。創業企業對孵化服務質量提升的需求正發生深刻變化,要求孵化器向類型多元、服務專業、開放協同的方向發展,國家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需求,則進一步要求科技孵化體系向專業化、國際化、網絡化方向變革。
孵化器在專精特新企業
培育中的作用凸顯
科技成果孵化是發展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要模式。作為一種有效支持創新成果和創新型企業的工具,孵化器的功能得到全世界的廣泛認同,成為各國政府培育創新型企業的重要工具。德國是世界上擁有“隱形冠軍”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擁有像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巴符州州立自然與醫學科學研究所(NMI)等一批專業化技術服務機構和應用型研究機構,可為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成果孵化提供服務和支撐,僅NMI一家機構就孵化出18家“隱形冠軍”。
近年來,我國孵化機構發展迅猛,已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搖籃。自1987年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誕生以來,我國各類創業孵化載體迅猛發展。截至2021年底,數量已達15253家。其中,622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孵企業24.4萬家,累計畢業企業21.6萬家,9026家眾創空間服務初創企業和團隊45.4萬個。從孵化器內走出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以及科大訊飛等科技領軍企業。
我國科技孵化體系
亟待進一步完善提升
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孵化器行業的發展經歷了概念導入、快速成長、整體爆發的三個階段,孵化器的功能也從注重提供創業空間場地,到能提供各類手續代辦等基本創業服務,再到可提供創業導師、路演推介、投融資等多元化增值服務的3.0時代。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孵化器發展還存在對主導產業發展支撐不強、專業服務能力不高、國際資源鏈接能力不足等問題和短規劃建設管理亟待統籌。相對于各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目標,孵化服務缺乏體系化建設的系統謀劃,孵化載體受多部門管理羈絆,難以形成政策合力。根據政府部門的職責權限,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以及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等由不同部門認定,多部門管理造成信息共享、需求對接不暢,孵化產業布局缺乏統籌規劃,難以與各地主導產業產生集群效應,深度影響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專業化服務能力亟待提升。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培育和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孵化體系除提供創業空間、優惠政策外,還要為成長初期的企業提供更專業化的增值服務?,F有孵化載體平臺特點為綜合型多、專業型少,往往存在重資產、輕服務,重建設、輕培育問題,缺乏對技術、人才、資本等資源的整合能力,產業鏈嵌入深度嚴重不足,創業孵化亟需的專業化公共技術平臺、專業化創業輔導隊伍、專業市場拓展渠道和專業化增值服務網絡等尚待健全。部分孵化載體入駐成百上千家企業,專業化服務能力更是遠遠不足,最終表現為畢業企業質量不高,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緩慢。
利益聯結機制亟待完善。孵化載體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賴于健全的利益聯結機制,當前大多數孵化載體存在兩類利益聯結機制問題。一是孵化載體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經營團隊難以在孵化器的發展中得到合理的物質激勵。二是孵化載體與在孵企業之間未能建立合理的利益共享機制。孵化載體內尚未形成健全的創業生態系統,大多數孵化載體對在孵企業無力直接投資或幫助其有效融資,難以支撐在孵企業及畢業企業在創新能力、市場占有率和質量效益等方面迅速提升的需求。
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亟待探索?,F有孵化載體多數商業模式不健全、盈利模式單一、自身融資需求難以解決,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考驗。鑒于創業企業投資的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且股權投資短期難以退出,大多數孵化器并未實施股權換租金模式,孵化器收入的主要來源仍是房租差價和政府補貼,僅有小部分來自培訓等增值服務和投資收益。受經濟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在孵企業數量減少、政府補貼降低,部分孵化器甚至出現資金鏈中斷、運營難以為繼的情況。
建立完善匹配專精特新企業
發展需求的孵化器體系
第一,聚焦專業化,加快建設重點細分領域產業孵化器。以專業孵化器為代表的孵化載體向創業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是科技孵化發展的大趨勢。一是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以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為基礎,瞄準某一產業細分領域,通過聯合研發、設施共享、定制化研發等形式,為創業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開展專業化孵化。二是大力支持細分領域領軍企業舉辦垂直孵化器。在創業服務、公司運營、技術開發、產品制造、市場渠道、投融資等方面為細分領域初創企業開放優質資源,實現從孵化企業向孵化產業的進階升級。三是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需求,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重點關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及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仗扉_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集中力量加快扶持科技領軍企業,建設一批小而精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第二,聚焦國際化,積極開展國際資源對接。海外創業孵化機構是科技創新中心以及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設國際化網絡的重要支撐節點,須把握好國際孵化趨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推動海外人才及項目在中國落地。一是鼓勵孵化載體及相關社團積極對接歐洲企業孵化器網絡(EBN)、國際科技園協會(IASP)等全球性創業孵化行業組織。充分利用這些行業組織在促進信息交流、拓寬技術渠道、提高國際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有效拓寬國際孵化資源,連接全球科技園類合作伙伴。二是引進知名國際孵化器。鼓勵海外知名科技企業孵化器主辦機構通過承建、合作投資和服務外包等方式來我國自建或共建孵化器,打造集引才引智、創業孵化、專業服務保障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化綜合性創業平臺,吸引海外項目落地。三是支持龍頭企業設立“雙向”孵化器,以“基地+創賽+基金”模式,打通兩國企業的雙向離岸孵化。與高精尖產業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合作,分別在目標國和國內設立雙向孵化器,在境外依托離岸科技孵化器中心將海外相關成果進行預孵化,之后再引入國內加速孵化,建立聯結體系。
第三,聚焦網絡化,推動各地高新區建立孵化網絡體系。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目前,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73家,聚集了43%的國家備案眾創空間、56%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972家科技企業加速器。為進一步提升孵化服務能力,促進開放協同,加速創業孵化生態發展,鼓勵各地高新區成立孵化聯盟,邀請孵化平臺及龍頭企業、投資機構共同參與,做好孵化網絡體系建設的組織保障,實現行業共治。各地高新區建立孵化網絡體系應重點關注三方面。一是做好頂層設計。打破園區孵化器間的信息壁壘,建立統一的孵化網絡信息共享平臺。二是打造孵化網絡品牌,體系內所有成員共享品牌及其帶來的服務資源。三是構建客觀反映孵化器服務能力的評價體系。推行統一的服務標準,推動高新區孵化服務精細化、高端化。
第四,健全金融服務保障,探索孵化基金體系化支持。鼓勵孵化載體強化投融資功能,依托自有資金、基金或聯合創投企業等,幫助初創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是支持各地研究設立孵化母基金。明確孵化投入方式、監管模式、退出方式及風險補充機制,鼓勵企業、投資機構等成為母基金的戰略投資者,引導孵化載體及社會資本通過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融資擔保等形式,與在孵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共同成長。二是鼓勵各地高新區成立孵化基金。推動高新區與細分產業領域的投資機構、龍頭企業共同組建孵化投融資共同體,拓寬孵化載體的投融資渠道,滿足入孵企業融資需求,為高新區網絡孵化體系成員提供資金支持,打造功能完備的高新區創業生態系統。三是加快探索設立孵化接力基金。專注于投資孵化載體自有基金退出投資的優質項目,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資早期項目。(李粉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