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布局培育未來產業
- 時間:2024-04-23
- 來源:
- 瀏覽:150
來源:經濟日報
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日前更新的信息顯示,工信部高新技術司設置了“未來產業處”,這是國家部委首次為未來產業專門設置的業務主管機構,此舉意味著未來產業已進入國家產業布局規劃。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這一產業的特點表現為技術密集、價值高端、前景廣闊,在孕育生成的過程中應抓住關鍵,在集聚高端要素、優化市場環境、培育產業生態等方面持續發力。
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是未來產業的“金種子”。產業的前端是產品,產品的前端是技術,“技術—產品—產業”是一條通行的產業化路線?;A研究是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的源頭,也是科技創新的種子。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就得靠加強基礎研究,對于發展未來產業尤其如此。當前,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前沿前移的特點越發明顯,應特別重視原創性、顛覆性的底層技術。創造豐富的應用場景是關鍵。我國人口眾多、區域廣闊、產業完備,這都是大國所獨有的,為形成應用場景優勢奠定了基礎。場景應用是技術落地轉化的必經途徑。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迫切需要加快建設科技成果的孵化轉化和應用設施,包括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平臺、應用場景基地等。
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產業的內在要求。未來產業不能是高耗能高排放的,應是生態友好的。在能源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的背景下,未來產業要為解決這一全球問題提供新的答案,發揮主力軍作用。
體制機制創新是重要保障。未來產業代表著新質生產力,生產關系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應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統籌。創新重大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模式,堅持以貢獻為核心的科技評價激勵導向,采取“里程碑式”管理方式,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助力更多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人才和企業是基礎支撐。隨著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對拔尖創新、復合型創新人才需求越來越多。通過追蹤科技和產業發展新趨勢,以及對“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的人才隊伍、戰略科學家以及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培養,可以培育出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主體,成為全球未來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綜上所述,應多舉措施策,科學布局發展未來產業。一方面,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部門提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持,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共同培育和驅動形成未來產業“主干道”。政府應重點支持周期長、風險高、難度大、應用場景相對較窄但卻是關鍵的戰略性項目,一體化布局開放式創新平臺、產業協同創新聯合體、產業投資基金和應用場景示范。要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鼓勵和引導形成產業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市場主導的新型金融產品體系。
需要創新發展,但不能搞重復建設。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聚焦具備比較優勢的科技領域,部署更多研究資源,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鞏固和強化領先優勢。在國家層面,要圍繞“鏈”“圈”“群”做文章,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創新生態圈,形成未來產業集群。鼓勵各地結合自身優勢自主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和路徑,在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地區,建立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布局一批國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
此外,還要深入理解未來和傳統的關系,注重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注重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