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新突破!云南2023年將這樣干
- 時間:2023-01-12
- 來源:
- 瀏覽:244
來源:云南網
1月11日上午9時,云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云南海埂會堂隆重開幕,王予波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2023年云南將重點抓好10個方面的工作
↓↓↓
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取得新突破
鞏固提升優勢產業
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堅持全省資源管理“一盤棋”,抓好資源高效利用,以資源推動產業發展。推動綠色鋁向精深加工和終端制造延伸,擴大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產能規模,綠色鋁硅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100億元。加強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加快發展光伏等清潔能源,實施一批源網荷儲示范項目,穩步推進原油加工和頁巖氣開發,積極推進“減油增化”,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做強原料“第一車間”,促進卷煙結構調整和品牌升級,煙草制品業增加值增長4%以上。加快鋼鐵、有色、化工等行業技術更新改造,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建設全國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力爭產值三年翻三番。延伸三七、天麻等優勢中藥材產業鏈,做大做強疫苗產業集群,打造化學藥產業集聚區,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推進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建設錫基、鈦基、光電子微電子等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產值達1200億元以上。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打響“云南制造”品牌。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集聚發展電子信息制造和軟件信息服務業,加快打造智能終端制造、數據服務和人工智能語音等產業集群,積極發展衛星應用產業。推進工業互聯網典型示范應用,實施智能化升級重點項目,創建5個數字經濟園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
加快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
深化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促進旅游業與健康、體育、文化、教育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推動旅游市場強勁復蘇,加快“門票經濟”“觀光經濟”向“綜合消費經濟”轉變,旅游總收入超過1.2萬億元。實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行動,加大對先進制造、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力爭普惠小微貸款增長30%以上,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
全面振興園區經濟
深入開展園區規模和質量提升行動,加快項目擴園、企業滿園、集群強園,“一園一策”發展千億級園區,開展10個以上開發區標準化試點。完成開發區管理機構優化調整,制定賦權指導目錄和主導產業指引,健全統計指標體系,加強考核評價。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凈增400戶左右,營業收入超千億元開發區達7家。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
高質量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創建10個健康、美麗、文明、智慧、幸??h城。支持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加大縣域市場主體引培力度,打造一批工業強縣、農業強縣、文旅強縣、邊貿強縣、生態強縣,推動形成爭先進位、競相發展的縣域經濟發展新局面。力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0萬元的縣市區達15個。
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在擴大內需上取得新突破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合理增加消費信貸,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服務等消費,提振大宗消費,壯大新型消費。推動滇菜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推進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打造縣域集采集配中心和鄉村流通服務體系,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20%以上。加快昆明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支持邊境口岸城市建設國際化消費城市,持續創建國家文旅消費示范城市。
推動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
緊盯國家重大規劃和各類資金支持領域,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全面推行項目投資并聯審批、容缺審批和告知承諾制,推動區域環評和能評改革,實現工程項目聯合驗收。堅持每季度調度重大產業項目開工,持續打好要素保障攻堅戰,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產業投資完成1萬億元、占全部投資比重達50%以上。
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高速公路“互聯互通”工程建設,推動國道G219改擴建。全力推進渝昆高鐵、文蒙鐵路、大理鐵路樞紐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麗香鐵路、敘畢鐵路云南段建成通車。提速昆明、麗江、西雙版納機場改擴建和蒙自、昭通、楚雄機場新建遷建。做好富寧港、東川港以及瀾滄江、金沙江航道建設。新開工滇中引水二期骨干工程等100件以上重點水網工程。推進旭龍、托巴水電站建設,做好古水等水電站前期工作,扎實推進移民搬遷安置。布局建設全省一體化算力網絡和省級樞紐節點,新建5G基站2萬個以上,推動“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提升國際通信服務能力。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在強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撐上取得新突破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建設,提高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實現普通高中托管幫扶縣域全覆蓋,支持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實施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工程,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深入實施高等教育“121”工程,推動西南聯合研究生院實體化運行,做強“留學中國·學在云南”品牌。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深入打造“張桂梅思政大講堂”,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持續推進教育數字化和繼續教育,加快構建學習型社會。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布局實施一批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企業出題、政府立題、產學研協同答題、市場閱卷的項目形成和評價機制,打造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升級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00項以上,凈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超過3000戶。培育建設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生物種業、綠色鋁基材料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實現400項以上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實施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行動。建立省州市財政科技聯動投入機制,開展科技引領產業示范縣試點。
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用
實施產業急需人才引進、產業人才培養、園區人才匯聚、卓越企業家培養“四大工程”。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持續提升騰沖科學家論壇影響力,努力打造國際品牌化的“科技達沃斯”。建設國際人力資源產業園。持續開展“百萬大學生興云南”行動。深入實施興滇英才支持計劃和人才安居行動,推行興滇惠才卡,打造“彩云英才薈”人才服務品牌。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在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特色大宗商品現貨交易中心建設。聚焦管理、發展、脫困、改革,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發展行動,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加快建設一流企業。建立煤電電能量和調節容量市場,健全新能源和儲能價格形成機制,開展電力現貨試點。加快財政支出標準體系和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加強績效管理,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健全鼓勵基層培植稅源機制。
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嚴格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廣全國創新試點先進改革舉措,推動市場、創新、政務、法治、人文“五大環境”全面提質,打造標桿州市。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擴大“一件事一次辦”“省內通辦”“跨省通辦”范圍,推動服務事項線上線下同源發布、同步更新、一體化辦理。優化惠企政策申報系統,實現政策推送精準匹配、企業訴求一站直達、普惠政策免申即享。
推動市場主體提質增量
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劃,抓好紓困、輸血、培引、雙創、改革、服務等重點工作,持續推進“三進市場主體”活動,確保凈增企業15萬戶以上、“四上”企業3000戶以上。健全招商引資省級統籌、州市聯動機制,深化央企入滇、民企入滇、科技入滇,引進超10億元優質產業項目100個以上、“鏈主”企業20戶以上,省外產業招商到位資金增長15%以上。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推動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以上。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深入實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積極創建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2%。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建立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行動,竭力解難題、辦實事,支持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創造就業、參與競爭中大顯身手。開展融通發展專項行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400戶。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規范發展、陽光運行。
加快做大貿易總量,在推進高水平開放上取得新突破
持續擴大中老鐵路黃金線路效應
加快推進中老鐵路沿線開發50個重大項目,促進“瀾湄快線”與中歐班列、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等有機銜接,適時開行跨境旅客列車,年發送旅客1000萬人次以上、運輸貨物1300萬噸以上。全面疊加自貿試驗區、經開區、綜保區、跨合區政策,建好用好磨憨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積極發展現代物流
加快建設昆明國際陸港,打造昆明—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爭取實施“一地兩檢”查驗模式,拓展中緬、中老泰印度洋多式聯運線路,促進滇越太平洋海鐵聯運擴容提質,開發全貨機航線。全力引培國際貨代、加工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專業市場主體,加快推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建設國際班列集結中心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積極創建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培育壯大冷鏈物流、保稅物流、智慧物流,A級以上物流企業達140戶,現代物流業總收入突破8500億元。
加快發展口岸經濟
實施口岸建設行動,一體推進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經濟發展、口岸城市建設,集中打造一批有形響力的樞紐型口岸。加快口岸重點產業園區建設,吸引境內外產業鏈關鍵環節、關鍵企業入園發展,推進邊民互市進口商品落地加工,發展特色化、品牌化服務經濟,促進口岸經濟由“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
加強國際國內經貿合作
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與周邊國家領導人互訪成果涉及云南事項,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深化瀾湄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推動中老、中緬經濟走廊提質升級。培育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落實服務貿易創新試點任務,加快布局海外倉網絡,推動外貿“買周邊到全國、賣全國到周邊”。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數、進出口總額、吸引外資均增長30%以上。建立產業梯次轉移承接機制,做實滬滇、粵滇、浙商等跨省合作產業園。深化拓展南博會成果,辦好商洽會,大幅提高簽約項目落地率。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在全面推進鄉村“五個振興”上取得新突破
全力促進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0萬人以上,培育“滇字號”勞務品牌,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00萬人以上、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320萬人以上。做好“土特產”文章,健全鄉村特色產業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提高農民在全產業鏈發展中的增值收益。盤活利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探索多元發展路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6.5%、15%以上。加強防止返貧監測預警,落實“一戶一策”精準幫扶舉措,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水平,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深化滬滇協作,加強定點幫扶,推動“萬企興萬村”向行政村延伸。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和墾造耕地行動,深入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370萬畝以上,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產量穩定增長。樹立大食物觀,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花卉、蔬菜、高端水果等高效設施農業,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推動食物供給多元化。
推進高原特色農業全鏈條升級
加快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持續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實施高原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鏈、加工園區建設工程,打造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提升“綠色云品”影響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突破7000戶。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
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
開展“設計下鄉”活動,規范農村住房建設,新打造100個綠美鄉鎮、200個綠美村莊。接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農村衛生戶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提高到68%、6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8%,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以上,農房抗震改造10萬戶以上。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完成400萬畝以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續推動農墾、林業、供銷社等改革。
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
深入開展“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每個經濟發展薄弱村重點培養3至5個致富帶頭人。大力支持村級組織建設,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推廣應用積分制、清單制、評比制、網格化、數字化治理等方式。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村規民約,深化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上取得新突破
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
全面完成省級以下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強化“三區三線”空間管控,加強規劃與用地政策有機融合,形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為發展預留空間,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構建協調有序的城鎮體系
培育發展昆明都市圈,加快曲靖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促進昆玉、昆楚、個開蒙協同發展,推動滇中城市群設施互通、產業互補、公共服務共享、環境共治。穩步推進滇西一體化和滇東北開發。提升區域中心城市和州市中心城市功能。加快沿邊城鎮帶和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建設,提升產業人口集聚能力。試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完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3%以上。
推動城市更新
實施城市品質提升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公園城市和綠美城鎮,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500公頃以上。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00個以上,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進6萬套,新建和改造燃氣、供排水等管道6000公里以上,消除60%的城市黑臭水體。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
持續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支持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嚴格九湖“兩線”“三區”管控,加快打造滇池沿岸大生態、大濕地、大景區。協同推進六大水系保護治理,治污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垃圾,開展劣Ⅴ類水質斷面清零攻堅,建設綠美河湖、健康河湖、幸福河湖。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源頭治理,提高耕地安全利用率。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穩定保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深入推進“三屏兩帶六廊多點”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完成營造林300萬畝、種草改良55萬畝。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建設管理,全力推動4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重點區域生物生態安全風險防范和保護。拓展深化C0P15后續效應,積極爭取生物多樣性國際論壇落地云南。
扎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加快建設碳資源池,推進碳匯項目開發,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實施節能減排十大重點工程,深入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大宗固體廢棄物和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創建一批低碳零碳示范園區,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推進九湖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和結果應用,支持普洱、澄江、屏邊、水富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
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取得新突破
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
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突出做好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縱深發展,抓好10類重點群體創業,開展各類創業培訓6萬人以上。支持和規范新就業形態,推進多渠道靈活就業。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以上。
加快健康云南建設
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系,實施生育支持工程,加快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建好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實施“百縣工程”持續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壯大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省優、縣強、基層穩定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扎實抓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細化落實國家“乙類乙管”總體方案,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做好重點人群服務保障,著力保健康、防重癥,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穩定。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全面完成“雙提升”工程。深入實施愛國衛生新的“7個專項行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織密兜牢社會保障網
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要求,推動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推進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有效銜接。健全社?;鸨V翟鲋岛桶踩O管體系。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建立基礎養老金標準常態化調整機制。強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加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和急難臨時救助。做好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服務保障。
深入推進文化潤滇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面加強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利用,全力申建元謀猿人、晉寧石寨山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啟動建設省圖書館新館。完成云南扶貧志編纂。加快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云南段)和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建設,推進千里邊疆文化長廊、博物館、實體書店、國門文化等建設,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倡導全民閱讀。實施文藝精品繁榮計劃,創新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培育一批品牌文化產業園區。
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實施“枝繁干壯”工程,廣泛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持續實施“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范引領工程,高質量建設374個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實施“石榴紅工程”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建設邊境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實施“潤土培根”工程,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在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持續推進強邊固防
鞏固“黨管、政建、警用、軍聯、民參”的強邊固防格局,推進智慧邊防建設,加強設施管理維護,完善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深化打擊整治跨境違法犯罪整體戰、攻堅戰、科技戰,提高管邊控邊現代化智能化水平,有力守護邊境安全。
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全力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支持優質房企脫困,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培育長租房市場,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以上。
強化財政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加強基層財政運行監測預警,堅決兜住基層“三?!钡拙€。嚴控高風險地區新增債務規模,防范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平臺化”,積極穩妥推進縣級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強化省屬企業債務化解和約束,“一企一策”掛牌督戰、穿透監管和聯動管控。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加快金融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維護能源資源安全
加快新能源項目和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力爭新開工1500萬千瓦。加快480萬千瓦火電項目建設。推動煤炭安全清潔高效利用,釋放優質產能,力爭原煤產量7100萬噸以上。推進國家原油和成品油儲備項目建設,建成2個應急氣源儲備中心。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建設有色稀貴金屬儲備基地。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加快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開展新一輪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實施防災救災減災重點工程,做好生態移民和避險搬遷?;窘ǔ筛采w省市縣鄉村的應急廣播體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
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健全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持續深化反滲透、反顛覆、反恐怖、反分裂斗爭,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嚴厲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開展普法強基補短板專項行動。加快建設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進一步做好參事、文史、地方志、哲學社會科學、決策咨詢、港澳臺僑、科普、測繪、地震、氣象、慈善、紅十字等工作,切實保障婦女、兒童、青少年、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大力支持群團和社會組織改革發展。抓好軍民融合、國防動員、國防教育、雙擁等工作。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繼續辦好10件惠民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