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做活做優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抓產業強工業 打造開放新高地
- 時間:2024-07-17
- 來源:云南日報
- 瀏覽:120
夏日,安寧工業園區、昆明經開區、磨憨口岸處處都是繁忙景象:智能自動化生產線賦能產業發展,以石化、冶金、綠色新能源電池為主導產業的3個千億級產業在安寧加速推進,滿載泰國榴蓮的國際貨物列車從中老磨憨口岸疾馳而來,昆明至萬象運輸時效壓縮至26小時……
從傳統制造到高端“智造”,從西南一隅到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開放前沿,昆明市正緊緊圍繞“3815”戰略發展目標,以科技創新、產業鏈延伸、物流樞紐建設,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做活做優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三大經濟”,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開放新高地。
立足資源稟賦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昆明把資源高效利用與推動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全力做好轉化文章,推動礦產、高原特色農業、生物、綠色能源、勞動力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崩ッ魇泄I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昆明市立足能源資源稟賦,大力引進優勢企業,統籌推進資源開發利用、優化開發布局、提升資源利用水平,加速推進昆明經濟結構轉型。在重點產業發展方面,昆明市做深做精新材料產業、做大做特生物醫藥產業、做實做強電子信息等。目前,昆明已集聚貴研、云鍺、云錫、先導等國內領先的新材料企業,形成集采、選、冶、精深加工和研發為一體的新材料產業鏈。
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初步形成從藥材種植、研發設計、加工制造到銷售流通的全產業鏈發展態勢,構建以昆明高新區為核心,以滇中新區和昆明經開區為拓展,多個特色產業基地支撐的產業集群格局,國藥集團、華潤三九、康樂衛士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相繼“落子”昆明。
優質的綠色能源、營商環境等條件,吸引了聞泰、京東方等一批制造業領軍企業落地,百度、華為、騰訊、統信等知名企業也相繼“慧聚”昆明。
僅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興產業增長16.2%,高于工業增速11.6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的貢獻率達65.2%。
壯大園區經濟加快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從進場建設到點火投產,僅用247天就建成云南杉杉3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這是我國行業內單體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工廠。這是昆明市著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壯大園區經濟的一個縮影。
立足新質生產力,安寧產業園區加快布局新興產業,在園區規劃21.38平方公里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園,主要圍繞新能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電芯、電池組件等產品,進行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布局。
近年來,昆明市大抓產業、主攻工業,以園區為重要載體,謀劃“8+N”重點產業發展主攻方向,并建立鏈長制實體化推進機制,“一鏈一策”推進產業發展。大力實施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2023年,昆明市19個開發區主營業務收入達1.48萬億元,同比增長5.6%,占全省89個開發區營業收入的49.57%;營收超千億園區共5家,占全省超千億園區數量的71.4%;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數量917戶,占全省園區的32.9%。
除了立足于傳統優勢產業,昆明市還積極布局未來產業,搶占新興產業新機遇。近日,《昆明市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力爭通過3年時間,使全市低空經濟規模達到300億元,培育低空經濟產業鏈市場主體500家以上。
做活口岸經濟加快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
圍繞《昆明—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為實現力爭到2025年貨運吞吐規模達到6500萬噸,開放前沿的昆明,正加速口岸經濟建設。
為做好國際貨物運輸,鐵路部門加大磨憨鐵路口岸軟硬件投入,新增國際貨車到發場、國內貨車到發場、口岸前置攔截作業區股道等,進出口貨物列車吞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今年以來,中老鐵路貨物運輸量增長明顯,其中累計運輸水果超過10萬噸,同比增長119.85%。
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自2023年4月13日開行以來,截至7月5日,累計開行滿1000列,在推動兩國人文交流、經貿合作、旅游產業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累計發送旅客達96萬人次。
昆明市自2022年5月托管磨憨以來,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緊緊圍繞“一年見成效、兩年有突破、三年大發展”目標,全力推動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努力將磨憨打造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點。
以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為抓手,積極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更好服務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數據顯示,2023年,磨憨口岸進出口貨物總量超過800萬噸、增長44.34%,進出口貨值479.04億元、增長10.54%,出入境人員超150萬人次、增長392%。磨憨鐵路口岸成為中國對東盟的第一大鐵路口岸。
“打造內暢外聯的開放樞紐,提升磨憨物流輻射能力和口岸通關便利化程度。”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積極推進增設磨憨口岸為藥材進口指定口岸,拓寬磨憨口岸跨境貿易覆蓋面;加快推進磨憨鐵路口岸二期提質改造工程,促進“瀾湄快線”與中歐班列、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等有機銜接。(云南日報 記者李向雄 張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