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最后一公里”
- 時間:2024-02-23
- 來源:
- 瀏覽:186
【光明論壇】
作者:李憲振 楊洋(分別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日前,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財政部門將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推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經費使用上,將加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近期北京、廣東等多地也在開年就加強基礎研究作出重點部署。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正逐步向基礎研究前移,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演進壯大都十分依賴基礎研究的原創性突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蓖苿痈嘣瓌撔院皖嵏残钥萍汲晒麖目蒲性盒W哌M企業、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遵循科技創新規律,從源頭供給、應用轉化、配套服務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暢通基礎研究轉化應用橋梁,營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將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加強基礎研究源頭供給,促進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打牢基礎研究地基,需要持續提升基礎研究體系化建設水平,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著力推動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戰略科技力量形成上下銜接、差異布局、協同聯動的基礎研究創新格局。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通過創新組織模式和管理機制,多路徑促進基礎研究的交叉融合,打造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聚焦新興產業培育和未來產業布局,建立長期、動態的基礎科學問題凝練機制和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甄別機制。
激活應用轉化動力,打通科技成果向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對接的“最后一公里”。目前,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構建多元協同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需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步發力。激發優質科技成果轉化動力,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賦權、薪酬制度、考核評價、勤勉盡責機制等方面的改革舉措,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企業深度參與、產學研高效協同的基礎研究創新聯合體,注重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以企業為支點打通產學研、上下游,打造關鍵技術自主創新核心圈。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科學基金、科學捐贈等,進一步優化多元投入機制,增強對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
完善成果轉化配套服務,打造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創新生態和服務體系。前瞻布局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空間載體,利用好市場力量,提升中試研發等成果產業化配套設施服務效能,加快概念驗證平臺建設,協助早期科技成果配置資金、開展技術與商業化驗證,有效分散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與市場風險。在人才服務方面,堅持分類施策、精準服務,為各類科技人才提供穩定的發展環境和舒適的生活環境。技術經理人等技術轉移專業人才在科技成果轉化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加強培養和建設高水平的技術經理人隊伍,充分發揮技術經理人的轉化加速器作用,讓前沿科技成果及早由市場發現、市場認可、市場檢驗。優化科技與產業、中央與地方的政策銜接,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實現各類優質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一定能夠不斷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