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安寧 爭先有為
- 時間:2024-01-31
- 來源:
- 瀏覽:149
來源:昆明信息港
走進安寧,一片奮進景象。從田間地頭到工廠車間,從城市社區到廣袤田園,從巍巍青山到秀美公園,處處是風景、處處有驚喜、處處見發展成效。
2023年,安寧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對標云南“3815”戰略發展目標和昆明“六個春城”建設要求,聚焦“新型城市化先導區、昆明現代工業基地”的總體定位,深入開展“爭當排頭兵”高質量發展大競賽活動,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2024年,安寧市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推動安寧高質量發展的努力方向,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圍繞“新型城市化先導區、昆明現代工業基地”的總體定位,深入推進“生態優先”“工業立市”“昆安融城”“共同富裕”四大戰略,錨定目標任務、聚力真抓實干,奮力推動云南縣域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看成績 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強化政治定力。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確定了推動安寧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等8個調研課題,著力解決一批制約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教育引導全市政府系統黨員干部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上下功夫、見實效,為安寧建設云南縣域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提供了堅實保障。
迎難而上、聚力發展,增強綜合實力。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16.55億元,增長8.9%,增速居昆明市第2位,為近4年新高;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662億元,增長6.2%,絕對值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占昆明市比重達30.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7%,增速位居昆明市第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1.7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億元;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16億元,增長6.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增長3%、6%?!爱敽门蓬^兵”高質量發展大競賽綜合排名連續三個季度位居昆明市第一,成為云南省唯一連續4年上榜賽迪百強縣榜單的縣(市),排名從第88位上升至第79位,連續3年上榜全國工業經濟百強縣,從第77位上升至第72位,均創歷史新高。
以點帶面、綜合施策,提升城市魅力。成功獲評云南省“健康美麗文明智慧幸福”示范縣城、“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2023深呼吸生態旅游魅力名縣”。綠美城市入選省級試點,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通過省級初評。太平新城小街舊集鎮、產業園區草鋪片區成功納入昆明市城中村改造范圍,大屯東、官廂街片區開發加快推進?;@區以全省最高分首家獲評D類化工園區。國考、省考4個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安寧市單月水環境質量綜合排名首次進入昆明市前三。
傾心惠民、增進福祉,厚植幸福潛力。民生領域投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3.7%,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教育、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再上臺階,2名高考學子進入全省前50名,中考成績位居昆明前列。成為全省首家擁有傳染病防治和綜合救治三甲醫院的縣級城市,獲評云南省推進健康縣城建設工作突出縣。全域范圍6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看舉措 凝心聚力共謀發展
聚焦穩中求進,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工業經濟行穩致遠,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58.6億元。產業投資占比從49.4%提升至62%,工業投資占比從44.5%提升至56.3%。引進山東中翔暢盈等40個工業項目,云天化聚丙烯粉料等40個項目開工建設,歐冶鏈金等38個項目實現投產;商貿物流揚帆啟航,新增入庫商貿服務業企業67家,桃花村貨運站國際陸港等4個項目開工,進出口貿易總額達551.7億元,位列昆明市第一;文旅大健康產業活力迸發,1.5萬人相約溫泉高原半程馬拉松,ITF國際網球巡回賽重返中國后的首站紅土賽事在安寧開打。全年接待游客人數、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30%、25%。保羅大健康產業園等23個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大健康產業“三區一帶”協同發展格局加速形成。
聚焦服務提質,營商環境展現新氣象。做大招商引資“梧桐樹”,累計簽約項目86個,到位市外資金154.64億元,同比增長31.05%,實際利用外資3857.83萬美元,凈增外資經營主體29戶。新簽約西南銅業等50億元以上項目5個。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率達91%,招商引資項目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凈增經營主體7457戶,新增“四上企業”97家,創年度新高,實現量質齊升;當好助企惠企“店小二”,“安心投”營商環境品牌不斷擦亮?!鞍膊少J”“助企貸”不斷釋放金融活水,企業用工、用能、用地、物流成本持續降低;增強創新發展“驅動力”,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8%,增速位居昆明市第一。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新增有效專利656件,成功入選全國創新型縣(市);打好要素保障“組合拳”,爭取到位國家和省項目資金7.58億元。獲批建設用地8819畝,獲批林地10025畝,分別占昆明市域獲批面積的32.3%、80.1%。安寧產業園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增量配電業務區域調整。
聚焦宜居宜業,城鄉面貌煥發新容顏??茖W規劃城市空間,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生物多樣性規劃等16個規劃發布實施;公園城市成效顯著,建成貫通城市中心區東西向70公頃的公園群廊,寧湖片區南北向80公頃的“城市生態會客廳”,建成區綠地率達40.21%;交通設施不斷優化,完成綜合交通投資10.05億元,排名昆明市第一。大屯東片區路網陸續建成,石安公路全線通車,安寧主城西南環線至汽校南路西延線投用;城市品質穩步提升,實施22個老舊小區改造,改造面積73.6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05萬戶6.6萬人。治理臨違建筑34.73萬平方米,完成14個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建設,命名花園式單位(小區)30個,“潮汐式”經營管理模式受到好評;農村環境改善明顯,54個行政村完成治理,實現分類收集設施全覆蓋。成功創建115個昆明市級綠美村莊,溫泉小村獲評“云南省最美鄉愁旅游地”,“花巷雁塔”“滇秀石莊”等精品農旅品牌持續“圈粉”。
聚焦全面振興,“三農”工作打開新局面。特色農業提檔升級,農業總產值達38.61億元。冬冬食品、恒進農業等14家企業成功入選“綠色云品”品牌目錄,仟村農業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現代設施農業穩步推進,11個招商引資項目簽約落地,高原海蝦養殖及特色循環農業等項目開工建設,完成農業固定資產投資8.9億元。現代花卉產業園建成亞洲最大的無土栽培玻璃單體大棚和全國最大的鮮切花采后恒溫處理車間,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駐企業20家;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通過“兩權”抵押共獲金融機構授信貸款額度2.22億元,成功入選全省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縣,石莊村被列為省級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
聚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新樣板。有效降低“污染量”,在全省率先開展產業園區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治理篩查與監測,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全力提高“干凈量”,強化水環境治理,實現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全覆蓋,太平新城集鎮污水管網一至四標投入使用,南部污水處理廠主體完工;聚力打造“循環量”,全年新增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60.43%,其中第4季度達到100%;著力厚植“生態量”,實施綠美建設行動,螃蟹河縣街段等4條(個)河湖成功創建昆明市美麗河湖。完成林草生態建設25251畝,完成礦山生態修復2000畝,大廟地磷礦成功創建省級綠色礦山,安寧產業園區創建為省級綠美園區。
聚焦美好生活,民生福祉實現新提升。優教育碩果累累,5所學校建成開學,新增學位5620個,安寧市第三幼兒園晉升為省一級二等幼兒園。教育“雙創”工作通過省級督導評估,創新公辦基礎教育學校教師專項招聘辦法,引進名師名長27人,建成名師工作室40個,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斷增加;促健康亮點紛呈,賀震旦院士工作站揭牌,安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安寧市中醫醫院通過三級醫院評審。實施鄉村醫生“縣聘鄉管村用”,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牽頭醫院向基層下轉患者同比上升47.5%。建成全省首個聯通基層的縣級慢病管理中心。艾滋病防治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交流;強體魄卓有成效,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昆明七運會創造39金38銀歷史最好成績,安寧學子賀相紅獲亞運會競走冠軍;穩就業舉措有力,提供有效就業崗位1.3萬個,新增就業822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18%。開展就業創業培訓12831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665人次,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991人。建成全省首家縣級退役軍人創業園,金方街道新村社區獲評“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興文化豐富多彩,安寧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流動書包”志愿服務入選全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縣街街道獲評云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聚焦筑牢底線,社會穩定得到新鞏固。守住耕地保護糧食安全“高壓線”,糧食播種6.85萬畝,產量3.07萬噸;把穩安全生產“基本面”,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2%、36%。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治超非現場執法經驗在全省示范推廣;消除矛盾隱患“風險點”,加強房地產等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化解,俊發松林雅苑等12個“保交樓”項目交付率達98.58%,大學城商業中心等10個爛尾樓清零。全力落實防風化債工作,合理降低政府和國資平臺負債率。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私挖盜采等領域違法犯罪。深入踐行“楓橋經驗”,成功創建省級“如家信訪窗口”,連續3年蟬聯人民網群眾工作“民心匯聚單位”,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看未來 錨定目標真抓實干
穩支撐、增后勁,實現產業能級上臺階。推動工業立市提質增效,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800億元以上,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少于180億元;推動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全年實現旅游人次增長20%,旅游總收入增長15%以上;推動現代農業蝶變轉型,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力爭實現農業總產值45億元以上。
強基礎、保聯通,實現開放發展上臺階。加快樞紐建設,確保桃花村國際物流園東片區專用通道項目二標段建成通車,實現貨物吞吐量2500萬噸以上,物流業產值達到30億元;加速平臺搭建,推動發展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促進傳統外貿企業轉型發展,引進外資5000萬美元,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10%以上,實現限額以上商貿業銷售額450億元,增長15%以上;加強基礎配套,穩步推進安寧境內動車站設立工作,加快太平新城西環至安寧主城連接線項目建設,實施綜合倉儲中心、讀書鋪中央倉等4個“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新建充電樁300槍。
提品質、增顏值,實現“五城共建”上臺階。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以城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綜合承載力。建好健康安寧,確保通過國家衛生縣復審,順利獲得全省健康縣城命名;建好美麗安寧,加快實施太平新城小街片區、產業園區草鋪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啟動望湖小區、羅白小區等10個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和易澇積水點治理;建好文明安寧,以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為引領,多措并舉促進創建工作落地見效;建好智慧安寧,新建5G基站180個以上,進一步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實施“互聯網+智慧養老系統”,打造智慧化工園區;建好幸福安寧,提供就業崗位不低于10000個,新增就業6000人以上。新增學位3000個,開展強師惠師行動,引進培養名師名長15名。有效擴大老年產品和服務供給,開展普惠托育服務。
抓龍頭、樹品牌,實現鄉村振興上臺階。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實現農業固投增長5%,新增農業企業100戶以上,培育各類農業龍頭企業5戶,安寧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保持在105戶以上;推進“千萬工程”實踐,扎實推進22項工作任務,建設4個示范村、20個提升村,創建1個省級綠美鄉鎮、2個省級綠美村莊、32個昆明市級綠美村莊;深化農村改革成效,全年新增農業合作社5家、示范性家庭農場5戶,實現全市80個涉農村(社區)本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平均達170萬元以上;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深化清單制、積分制等有效治理模式,實現昆明市級及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達標率95%以上。
增動力、優服務,實現營商環境上臺階。開展審批效率提升行動,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審批流程,實現行政許可類事項全程網辦,全力打造“安心辦”服務品牌;開展經營主體提升行動,支持經營主體集群注冊登記管理,新增經營主體5000戶,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速達8%以上;開展創新賦能提升行動,實現研發經費投入總額同比增長20%以上,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0家,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9.8%。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平臺,新增2家省級及以上科創平臺,穩步推進安寧產業園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開展項目效益提升行動,招引項目60個以上,引進省外產業到位資金150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率、投產率、資金到位率分別達90%、50%、50%以上;開展要素保障提升行動,完成土地供應6000畝,220千伏工業園變電站建成投用,220千伏建寧變電站開工,逐步完善冶金、麒麟、水井灣等片區和化工園區基礎設施配套。
促轉型、重治理,實現生態文明上臺階。推動磷石膏綜合利用攻堅,推動機關事業單位辦公用房、保障性住房、市政、園林綠化以及國有企業投資建設的工程項目對磷石膏建材應用盡用,新增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100%;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田灌溉尾水收集處理,推動污水管網全覆蓋,實現螳螂川城區段污水直排口清零,實現國控斷面鳴矣河—通仙橋、省控斷面螳螂川—溫泉大橋、青龍峽斷面和車木河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深入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礦山2300畝,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始終保持對私挖盜采的高壓態勢;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轉型,確保單位GDP能耗下降達標。嚴防建設用地閑置、低效利用,處置閑置土地1000畝,處置率達35%以上;化解批而未供土地3000畝,化解率達30%以上。
守底線、防風險,實現安全發展上臺階。加強耕地保護維護糧食安全,實現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8萬畝以上、產量3萬噸以上,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防范遏制較大以上安全責任事故發生;強化社會面風險防控化解,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以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縣為載體,全力做好防汛、抗旱、防震減災、食品安全等各項工作。
強擔當、抓落實,實現政府效能上臺階。全面落實干部作風能力提升相關要求,深入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始終著眼于實、立足于干,做到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爭當“實干家”,讓“抓落實”成為安寧的鮮明標識。(昆明日報 記者趙書勇)